您好,欢迎来到我学教育网!

试谈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校企合作

来源:五山期刊联盟发表时间:2023-08-09点击量:100

资料来源:公众号:五山学术联盟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要求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更多要求,也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关于政校企三者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知网上共439篇,其中包含“高职院校”等共308篇,从数据可知,目前关于政校企联合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职院校,对于地方本科政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基于这样的目标——“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担负着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任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职能中的社会服务紧密相关,要真正培养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合作。本文将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为视角,展开讨论。


  一、政校企合作辦学模式中的联动关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最新人才培养方案是2018年编制的,主要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的有关规定。其中要求实践教学不低于15%。由此可以看出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1.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规划、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事管理、高级文秘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祖国南疆的崇左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崇左市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崇左市属于比较落后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崇左市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承担起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责,由近几年就业数据可知,近几年毕业生留在崇左工作的人数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为了更好地寻求发展不仅需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习岗位、解决场地及技术设备问题,还需要协调相关部门,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另外,给予高校和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企业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学校为其培养相应的人才,企业希望能够找到“上手快,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环境并承担相应职责的人才。因此,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是聘用合同中的甲方,而应该是参与者,为高校提供见习、实习岗位和技术支持。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政府不能仅仅作为第三方机构,也就是政府不仅要协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为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诸如岗位实习和开展相关专题讲座等职责。地方高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了解政府的精神,加大地方的职业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精神。


  二、政校企三者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依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加强写作、新闻摄影、计算机、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针对公务考试开设“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三是针对研究生考试在课程开设和授课过程中结合考研的相关知识点和使用经典丛书。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需要教学软硬件的支撑,通常以案例教学、实验实训室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教学分为短期的见习实践教学、长期的毕业实习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三种。校外实践中有自主实习和集中统一见习,其中集中统一见习常为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实践教学的完成需要三者协同构建,政校企在协同培养人才时存在以下问题:


  1.政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政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三者的合作不够深入,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建立起产学研模式。目前合作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学校与企业、政府签订实习基地,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实习岗位有限,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另外,见习时间一般为7天,毕业实习为3个月,对于见习企业和政府表示无法接受,其中对于企业来说7天的见习时间太短,企业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关注收益的企业从短期效应的视角看成本大于收益,导致企业并不积极。就政府部门而言,由于政府部门工作严谨,因此不宜让太多学生在短期内参观、学习,两者均表示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进行毕业实习。当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任务重时,会向高校提出选派学生到岗实习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有益的工作高校一以贯之地积极落实。也就是我们看到现实中“学校热,企业、政府冷”的现象。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趋利行为。


  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公共服务的精神,但是在课程设置中“经济学”“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其中学生受到“经济人”假设、成本—收益原则的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并不要求统一实习,在学生实习中凸显趋利行为,也就是忽视实习中学习的本质,倾向于寻找实习工资更高的岗位。对于与学校签订实习基地的政府部门而言,由于经费原因无法向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工资,出现学生不愿到政府部门实习的现象。


  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仅影响理论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实训、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是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毕业工作,由学校学生到学校教师身份的转变,虽然具有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但是缺少企业、政府的工作经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实践管理中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专业相关的企业或政府挂职锻炼,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激励教师参与其中,这项制度获得老师的好评,但目前学校已经四年没有执行这项制度。二是缺少兼职的实践教师。学校在引进企业或政府实践教学教师时过于强调学历、职称,弱化对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标准①(25-28)。


  三、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政校企协同办学模式的路径分析


  1.明确政校企合作的定位,搭建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对政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大多数是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比较少。同为北部湾区域的北部湾大学提出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联盟是公益性和开放式的非官方合作组织,接受钦州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联盟成立以来,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根据广西创新发展地方发展需求,优化教学专业设置,开展产学研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等②(119-120)。


  北部湾大学是以学校定位为基础进行的政校企合作,这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校企合作办学也有一定的启发。首先,明确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定位。高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的对象包含政府和企业。企业和政府作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提供实习岗位、向高校反馈用人需求;高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积极与企业和政府签订实习基地,并真正落实实习、见习工作;政府作为用人单位同时肩负地方人才培养的责任,除了提供就业实习岗位外,还应该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搭桥,提供政策或制度的保障。


  2.建立政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依据所属学院成立的崇左市崇善社会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获得民政局关于困境儿童、关爱妇女等项目,在政府购买项目的基础上将课堂延伸至项目,在专业社工和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入项目点为项目目标群体提供服务,既丰富了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共服务精神。


  崇左市崇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是高校、政府外的第三方,将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实现了服务社会的职责。与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有差别,以营利性为目标的企业应认识到人才培养对企业的长远影响及肩负的相应社会责任,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3.加强学生关于实习实践教学观念。


  学生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在没有要求集中实习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的是实习期间报酬因素,忽略实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因此,在校期间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以便在实习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4.全面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校实践教学能力紧密联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通过注重培养、引进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和继续执行教师挂职锻炼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理论教学资格的同时又具备相关行业技能的老师。学校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是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方式。可以通过在企业和政府部门引进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壮大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另外,继续推行教师挂职锻炼政策。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用人单位需求和政府政策也随着环境发生变化,教师知识架构和体系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应该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一线学习锻炼,应用型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


课程热线:

17070200388
在线咨询

客服在线时间:早上9点~下午6点,其他时间请在线预约报名或留言,谢谢!

招生代理 | 帮选课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网站留言| 违规举报

版权所有:© 2023 广州五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33979号-2